top of page

南吼@安平 Chapter1:

啥米是角頭?

I'm a paragraph. Click here to add your own text and edit me. I’m a great place for you to tell a story and let your users know a little more about you.​

   -泛指台灣西部沿海早期移民之宗教、地方政治集散地,按宗族、房份、祖居、地緣遠近之勢力盤據,身受福建傳統家族制度影響,透過宗族分衍、祖先祭祀與各房份的守護神逐漸演變成該區域性的政治勢力核心,也是傳統社會中法外正義伸張的不二法門。各角頭以宗較組織為依歸,分處於各角頭廟轄境,主宰在地人的衣食育樂,舉凡祭祀、宗教信仰、文化傳承、經濟活絡、人脈累積、婚喪喜慶等,簡而言之,角頭就是在地人的生活百科。
     
   以現代的角度居解釋 : 台灣特有稱謂,乃法外正義的地方勢力,由統領地方的有力人士,就是大哥(流氓)。這說法來自閩南,在舊時的安平,有聚落、族村之意, 以現代話來說接近社區。 安平的發展始於市仔街(又稱市仔懸頂或安平懸頂,為一鯤身的沙洲高處,現安平老街 : 延平街),在荷蘭人統治時期,漢人通過通譯在此與荷人易物通商、談判。 後來,漢人的數量隨明鄭而來驟增,開始從市仔街往外擴散, 一開始有海頭社、灰窯尾社、王城西社,不久又分出港仔尾社, 再從港仔尾分出十二宮社(應為十二間, 乃十二戶之意),然後在現今古堡街接近港邊處出現海埔新生地, 聚集了以碼頭工作唯生的泉州人聚落囝仔宮社(囝字唸甘, 泉州音),六角頭於焉而成! 另有三鯤身(漁光島)居民也爭成第七個角頭, 所有居民的組成多來自閩南、金門、澎湖。
   
    信仰, 除我們認知的宗教概念外, 在當時可能要超出這範圍許多, 舉凡政治經濟、文化、一般生活無所不包!
   
     公廟,就在角頭文化裡, 扮演著一切仲裁的中心角色, 主宰生活步調、人脈走向、婚喪喜慶、地位榮譽…等,無所不包! 除每個角頭有各自的公廟外, 也有共有的公廟 :
 
天后宮 : 主祀媽祖, 原為鄭成功所建之天妃宮, 彼時位於安平鎮渡口,現立一石碑於石門國小後門靠近安平市場,毀於日軍入主之時,死傷許多,信徒將主祀神像寄祀於角頭各廟,至民國51年擇現址重建,79年又遭祝融, 現在的樣貌始於83年的重建!
 
觀音亭 : 主祀觀世音菩薩、十八羅漢及土地公, 位於觀音街33號, 相傳於西元1578年左右就有草寮供奉, 鄭成功復台後在荷人墓地旁修建, 民國77重建至今, 應是安平最古久的廟宇。
 
城隍廟 : 主祀城隍爺及其夫人, 從祀福德正神、註生娘娘…等, 位於安平路121巷1號, 創建於西元1752年, 特別之處乃廟之門神為牛頭、馬面二將軍。
 
大眾廟 : 主祀大眾爺, 陪祀謝、薛、夔府千歲、萬應公。
 
文龍殿 : 又稱東土地公廟, 主祀土地公, 另陪祀媽祖、范、謝將軍, 此處媽祖與天后宮大媽、二媽、三媽不同, 為遭難遇救的漁民另行祀奉的船仔媽!
 
而角頭與各自的公廟, 也是這小社會最基本的架構 :
 
海頭社 : 位於延平街以北至鹽水溪, 西至現樹屋附近公廟為廣濟宮(龍虎宮, 安北路121巷10弄6號), 主祀保生大帝 
 
灰窯尾社 : 現國勝街以南至港邊, 西至魚市附近公廟為弘濟宮(運河路40巷3號), 主祀金、溫、池府王爺
 
王城西社 : 安平古堡以西至海堤處公廟為西龍殿(國勝路35巷12號), 主祀池府王爺、同夫人、嘉千歲、太子爺…等
 
港仔尾社 : 現安億橋以東, 運河博物館周遭公廟為靈濟殿(安平路75巷18弄2號), 主祀伍府恩主公, 配祀保生大帝、玄天上帝、水仙禹帝、土地公…等
 

Copy Right @ South Howl 2013

 

 十二宮社 : 現安平市場以北, 東接近中華路公廟為三靈殿(安北路121巷15弄19號), 主祀馬府千歲, 另有關聖帝君、火德星君、虎爺、土地公…等 囝仔宮社 : 現古堡街頭至港邊公廟為妙壽宮(古堡街1號), 主祀保生大帝, 陪祀朱、蘇、李府王爺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