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聽在地人講【海頭】Part 1

(南吼電/熱血南吼人阿祥@海口報導)

 

採訪時間:2013年5月

受訪者: 莊伯伯(平生路金紙店頭家)

受訪者: 李伯伯

受訪者:莊伯伯(廣濟宮主任委員)

受訪者:有明伯(牛伯仔,老討海人)
受訪者:「水族館」第三代
 
海頭社的由來
     海頭開始集社的時間約可上溯至荷蘭時代。荷蘭人來台灣開墾時,需從中國進口「中勞」來做工,因此當時從華南沿海一帶有不少中國人來安平上岸,因當時海頭地勢較高,且因舊港嘴位在海頭的北邊,人多聚集於此,有集社之實卻無集社之名,地方人士遂向荷蘭政府申請結社;結社時因來自福建鎮海人多,又是安平最早的集社,所以取名「海頭」,至今仍是安平第一大角頭勢力。
 
啥米是安平三點金
     從前流傳安平有「三點金」的說法,因安平是台江內海外緣淤積的沙洲,從無到有,三點「金」指的是三個隆起的小山丘,謂其地勢高而占有發展的先機(地利)。安平三點金分指窯尾的烏特勒支堡(今安平古堡西南方的明清古墓區一帶,安平人稱『桂子山』)、安平古堡、海頭。故至今老一輩海頭人仍會自豪地說「海頭是安平三點金」。
 
海頭廣濟宮=龍虎宮?
 
     安平人習稱海頭廣濟宮為「龍虎宮」,因從前廣濟宮與四草北汕尾的龍皇宮有聯香之誼,從前的港口沒有燈塔,討海人夜間討海都倚賴龍皇宮和龍虎宮的燈火指引方向,從海上往陸地看,正好兩間廟分立龍(左)邊與虎(右)邊,安平人於是沿用討海人的稱呼至今,少稱為廣濟宮。日本時代祀奉媽祖的天妃宮被廢,地方人士不忍媽祖流落街頭,將媽祖請至各角頭廟供奉,以擲爻決定三尊媽祖去向,當時大媽祖遷至海頭龍虎宮,二媽去港仔尾,三媽本要去王城西社,後又移至囝仔宮;直到光復後重建天后宮,三尊媽祖從各角頭廟請回天后宮供奉,至此三尊媽祖仍沿舊習分別由三個角頭管事,其中大媽祖事務由海頭社執掌,也是海頭人自豪之處。
 
媽祖的小故事
     明鄭成功渡海來台時,從湄洲帶來三尊媽祖,後來鄭克塽降清,湄洲人渡海來討回媽祖,當時大媽祖降駕說不希望看見人民起紛爭,表示願意回去湄洲,二媽祖也隨之回去,只有三媽祖說希望留下來,所以現在天后宮祀奉的大媽祖其實是當時決定留在安平的三媽祖。
 
烏魚事件
     大約八十年前,安平的船隻都在海頭出入,有囝仔宮人捕獲烏魚,漁船停靠在海頭,正好有海頭小孩番仔義拿著一條烏魚,囝仔宮的船主說小孩偷魚,小孩說是撿到的,雙方各執一詞,事主以偷魚名義教訓小孩;海頭人聽說囝仔宮的人打海頭小孩,欲找囝仔宮方面討回公道,後演變成雙方械鬥,感情極不睦,嚴重時有嫁到囝仔宮的海頭女兒回娘家,竟被當做是間諜攆出去的事發生。安平人稱為「烏魚事件」。
 
海頭的酒家史
     清朝時期,安平有四間酒家,且都集中在海頭社,分別是荷蘭樓(位於當時的港邊)、石門樓(今效忠街21號)、江山樓(廣濟宮前)、紅毛樓(今中興街梳妝樓),而台南沒有酒家,可見海頭的繁華程度。當時大帆船靠在海頭港邊,還要換小竹排將貨物運入港道,在海頭也有不少人從事轉運工作;後來港道逐漸淤積,大船無法停靠,日本人在南方開新運河,港口也改至囝仔宮一帶,海頭的酒家自然衰微,盛極一時的歷史於是結束。據聞酒家繁盛熱鬧時,曾有許多不堪酒女生活或被賣身酒家的女孩在廣濟宮前的大榕樹上吊自殺。
 
安平第一家露天戲院
     日本時代,安平有第一家露天戲院「水族館」,就位在海頭社,約略在今效忠街30號一帶,當時看一次電影五錢。日本戰敗後國民政府來台,不久發生228事件,露天戲院主人因播放電影,被當思想犯抓去槍斃,戲院也於是關門,連帶曾請戲院主人去修理放映機的朋友也被關了五年。
 
Copy Right @ South Howl 2013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