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若台灣西岸為一大腹便便的魚肚, 那安平則座落在相當於人肚臍之處, 為一沙洲。 原住於此肚臍, 歷史記載最早的是西拉雅族的一支—台窩灣(Tayouan),漢人翻成台窩灣、台員、大員、大灣,後來更逐漸演變成台灣名稱的由來!
 
       西元1622年(明天啟二年),荷屬東印度公司的商船來至台灣高雄與台南之間,選擇了當時被漢人稱為一鯤身的安平(二鯤身為今之億載金城至安平國中, 三鯤身為漁光島, 四鯤身為下鯤身,五鯤身為喜樹,六鯤身為灣裡, 七鯤身為白沙崙)進入台江, 對外就稱此處Tayouan。 1627~1632年荷蘭人修築熱蘭遮城(安平古堡),1650年普羅民遮城(赤崁樓)完竣, 在當時二處隔著台江內海,是可遙遙相望的,安平則成了荷蘭人在海外極重要的貿易據點及中繼站,那時的渡口之一位於現石門國小後門附近,鄭成功立之天后宮前身天妃宮則在渡口旁。
 
西元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自鹿耳門登陸,隔年圍降荷蘭人,將一鯤身(大員)改為安平鎮,以紀念其父鄭芝龍在大陸福建的盤據地,是年,國姓爺病逝安平!
 
       西元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鄭氏舊部施琅領清兵(水師)入台, 設水師協鎮署(原在王城, 也就是安平古堡,後遷至現天后宮)及安平五館(提標 : 現石門國小西側接効忠與中興街之間、閩安 : 平生路與延平街間、金門 : 觀音亭東北側, 舊市場的一部份、烽火 : 安平路與平生路交叉之東北處、海山 : 効忠街52巷7號 ),安平鎮納入一府三縣之鳳山縣, 施琅收台有功, 賜封地將軍(現台南將軍區)。
 
西元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 清改安平鎮為効忠里(應是改除鄭氏舊隸, 原名天妃宮的天后宮亦不被承認),以獎勵安平居民協除朱一貴之功(同時為嘉獎諸羅義民, 改諸羅為嘉義)。
 
西元1731年(清雍正九年),改回安平里, 隸屬台灣縣。
 
西元1823年(清道光三年),連接數年均發生超級颱風,致曾文溪改道, 帶來大量淤沙,將台江覆成五條河道, 形成五條港區,當時大船來台,先至外海, 再由安平派船卸貨、載人,經貿地位極重,而做16歲的習俗也因童工薪資問題而成形。
 
西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 因鴉片戰爭設小砲臺。
 
          西元1858年(清咸豐八年), 英法聯軍清落敗, 訂立天津條約, 安平及淡水開為商港, 接續幾年設海關, 英設領事館(現西門國小), 各外商設洋行(有荷屬怡記, 現四季公園東側; 英屬和記, 四季公園東側, 安北路以南; 美屬唻記, 安平郵局對面; 德屬東興, 安北路183巷19號; 英屬德記, 古堡街108號 ), 貿易成為安平最重要的活動。


 
西元1876年(清光緒二年), 築億載金城, 叫做二鯤身砲臺。
 
西元1884年(清光緒十年), 築台南與安平間道路
 
西元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 台灣建省, 安平縣隸台南府
 
西元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 台灣因甲午戰爭失敗, 割讓給日本, 安平改置安平支廳, 隸屬台南廳
 
西元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 日明治31年), 整建王城, 城上設海關長公館
 
西元1922年(民國十一年, 日大正11年), 日開築安平運河
 
西元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 台灣光復, 安平設區公所, 屬台南市
 
西元1962年(民國五十一年), 天后宮移現址動土
 
西元2013年(民國102年), 安平南吼第一屆音樂季!

南吼@安平 Chapter2:

安平大事紀

bottom of page